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農業領域也緊跟其后,加快了傳統農業數字化進程。
2020年,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特別提出要利用北斗系統等高科技手段,服務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而在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近日最新發布的《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了推廣使用智能終端和應用智能作業模式,深化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
隨著北斗導航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器、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技術研發應用和集成應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面物聯網的農情信息獲取技術日臻成熟。目前,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道工序,包括起壟播種、土地深松、作物收割、秸稈還田等等。
在智能化、數字化時代的當下,北斗導航技術正在改變著中國的傳統農業,推動其向更精準、更智能、更數字化方向發展。
司南導航是國內*自主掌握高精度北斗/GNSS模塊核心技術并成功實現規模化市場應用的*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多方位、多領域的高精度北斗/GNSS芯片、板卡、終端和系統解決方案。
在農業領域,我司是國內較早一批將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的企業,多年來以全新的技術、周到的服務獲得了業內的認可和稱贊,對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發展貢獻頗多。
那么我們是如何推動精準農業發展的?
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服務,可充分應用于現代精準農業。事實證明,將衛星導航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可明顯提高農業產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目前,衛星導航技術可用于農場規劃、田間測圖、土壤取樣、農機引導、作物田間監測、產量監測系統等。
例如,在最常見的自動駕駛方面,將司南北斗農機導航系統安裝到作業農機車上,通過控制農機的轉向液壓系統,可以控制農機按照設定的路線(直線或曲線)自動行駛(不需駕駛方向盤)。
在保證農機直線行駛的同時,結合線之間的偏差可以控制在+2.5厘米,充分解決“耕地不直、播種重漏”的問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時減輕駕駛員的疲勞感,農機按照設計好的路線行駛,無需駕駛員太過干預,同時農機可以全天候工作,提高了農機利用率抓緊耕種,抓緊農忙時間的搶種搶收。
又如在產量預測及變量控制方面,在收割機上面安裝北斗農機導航和重量傳感器,把這兩種數據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里分析處理,最終形成產量圖,有了這樣的圖,對于來年的作業生產才有指導作用;變量控制則是在農具上加上變量控制系統,從而控制合理投入,如土壤改良、施肥、播種、噴藥等,使農業產出效益較大化。
將司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應用在農業機械上,相比傳統作業模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 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種植。精細化的農田作業,使土地在耕作方面更筆直合理,減少了漏耕漏種的現象,減少了土地的浪費,增加實際種植面積。
2. 提高農業機械效率。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農機可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提高農機效率,增加農機駕駛員的耕作面積,增加收入。
3. 減輕農機駕駛員的勞動壓力。北斗導航農機駕駛系統可在農機耕作過程中實現無人操作,降低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使駕駛員在耕作中有更多的精力,減少了農機駕駛中的安全隱患。
4. 減少農機作業中的損失。通過使用北斗導航農機駕駛系統,可實現農機在多種作業過程中的調理統一,減少壓苗傷苗的幾率,減少收獲損失,提高作業效率。
深耕八載,我們對農業的貢獻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生產中。單單在新疆地區,司南農業技術團隊每年投入新疆近百人,為超過2000戶農民完成了春季生產任務,總作業面積超過900萬畝,增產近15萬噸,為新疆農戶增收超過10億元。截至2020年,司南導航幫助中國農業增收超過200,000噸。
未來,司南導航將持續發力,繼續推動農業科技進步,造福億萬農民,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