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一周看點】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艷開。”12月22日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就有了,并且非常受到重視,因此才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這個重要的節日里,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剛剛過去的這周我們農機行業的重要看點。
冬季農機安全監管
為進一步規范農機安全監理業務,強化農機安全生產意識,提升農機安全監管人員工作能力,當前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紛紛采取措施合理規范當地農機監管事項,同時進一步落實農機安全生產各項責任,堅決杜絕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為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2018年12月7日,江蘇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在鹽城市召開了2018年全省農機質量調查分析總結工作會議,旨在深入落實江蘇省年初對“農機質量提升年”的工作部署;陜西渭南市農機局組織農機安全生產大培訓活動;山東東明縣多措并舉加強冬季農機生產安全。
部分省市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情況新進度
甘肅省截至12月15日,全省使用中央補貼資金(含報廢)4.1億元,當年資金使用進度為100%。按包括上年結轉資金計算,平均使用進度為68.34%;截至12月3日,江西全省共實施補貼資金4.58億元(含報廢更新補貼資金1855.15萬元),補貼各類機具43604臺,其中,大中型
拖拉機6216臺、
聯合收割機6005臺、
微耕機17102 臺、旋耕機9071、插秧機890臺、植保無人飛機277架,補貼簡易保鮮儲藏設備1190平方米。受益農戶32705 戶。
截止12月10日上午12時,山西全省累計使用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含報廢更新)37390.72萬元,占總資金的85.69%。全省已完成扶持農戶數33696戶,占全年目標的98.52%;已補貼農機具43177臺,占全年目標的105.31%。現將各市資金使用進度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
各地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黨中央立足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解決好“誰來種地”這個現實難題的同時也也能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以及提高農民收入,對加快農業農村人力資源供給、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2月13日,湖南汨羅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稻田生態綜合種養專業”技能培訓班在汨羅市委黨校正式開班,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參加培訓;貴州務川縣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54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634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526人、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380人、青年農場主6人;12月13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成都新津縣方興鎮開班,80余人種植大戶代表參加培訓;江蘇如東縣大豫鎮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已發證3347本,幾千名農民持證種田,其中涌現出141位家族農場主和近百個農村致富帶頭人。
中藥材市場發展現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成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如今該社重點發展中藥材品種13個,在地面積達到4萬畝,每年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樂山市以中藥材資源優勢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為目的,不斷加快中醫藥材產業發展步伐,積極打造35萬畝中藥材產業帶;截至目前,甘肅省中藥材產業已覆蓋全省10個市州51個貧困縣區、508個貧困鄉鎮,全省5.8萬貧困戶、23.9萬貧困人口通過中藥材種植和勞務脫貧;承德加快建設集產、加、銷、游、玩于一體的百萬畝中藥材“花海”生態旅游扶貧示范區,打造現代中藥材產業體系。
今年以來,河北武安市新建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基地20個,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種植品種有連翹、柴胡、板藍根等;湖南中藥材以道地化良種化為抓手,做好“車間”,促進產業升級,力爭至2022年,全省中藥材面積發展到520萬畝;云南:推出“*名藥材”,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工信廳消息,青海省積極支持幫扶枸杞產業發展,采取積極措施提升出口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量大幅增長,截至10月底,枸杞出口總值已達1999萬元。
國務院政策吹風會重提“丘陵山區耕地宜機化”
國務院辦公室于2018年12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吹風會上就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到的“持續改善農機作業的基礎條件,支持丘陵地區農田進行宜機化改造”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回答了記者提問。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