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日前,據全國農技中心蟲情調度分析,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種群數量進入快速繁殖階段,春季北遷時間提早、蟲量加大。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明確要求了“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
從去年1月份跨境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開始,對我國糧食生產構成了直接威脅,擴散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重。《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甚至指出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山東省為了做好植保防災減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
農產品有效供給,發布通知明確要求抓好2020年農業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工作。
抓實監測預警,把控發生態勢
組織各級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區域站(點)在做好常規病蟲監測的同時,密切監控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重大病蟲,準確掌握、密切跟蹤、按時報送重大有害生物發生消長動態,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和實時共享。加大果、菜、茶、菌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測報工作力度,服務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及時會商分析,利用互聯網、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準確廣泛發布預報預警和防控技術信息,提高信息覆蓋率和到位率。著力推進監測預警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高標準建好智能化監測站(點),強化運行保障,確保充分發揮作用。
針對草地貪夜蛾,要科學布局監測網點,構建高空雷達監測、地面監測空地一體的立體監測網絡,玉米生產重點縣每個村至少一套性誘捕器,注意加強麥田蟲情監測;關鍵時期組織開展全面、動態、拉網式排查和宣傳,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田,明確重點防控區域和科學防控時間。
落實關鍵行動,確保防災減災成效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蟲和關鍵環節,科學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明確防控目標,確定防控策略,劃定重點區域,強化關鍵技術。抓好東亞飛蝗統防統治、小麥“一噴三防”、玉米 “一防雙減”、花生“一控雙增”及其他各類病蟲草鼠應急防治等重大防控行動實施,控制發生危害。密切跟蹤非洲沙漠蝗情,及時制定處置預案,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東亞飛蝗監控,確保“不起飛、不成災”,做到*。
整建制推進糧食作物統防統治,發揮69個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帶動作用,加快果樹、蔬菜、花生等作物統防統治發展,推動由單病單蟲防治向全程承包轉變,促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發展。加大防治技術宣傳、培訓,關鍵農事季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服務。對于草地貪夜蛾,在全面監測基礎上,堅持點殺點治、全力撲殺、不留死角,更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規范檢疫監管,嚴防疫情入侵擴散
強化疫情監測防控,重點關注重大植物疫情,在高風險區加密設置疫情監測點,構建疫情阻截帶,科學制定防控預案,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突出抓好境內疫情的防控,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控制擴散蔓延危害。加強植物檢疫監管,嚴格植物檢疫隊伍的管理和培訓,規范植物檢疫程序,提升規范執法能力和水平。
在種苗繁育、生產、經營和出口農產品生產、加工及科研等有關單位廣泛發展兼職植物檢疫員和報檢員,協助開展植物檢疫工作。依法履行職能職責,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種苗企業登記管理,規范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國外引種檢疫,做好田間調查、現場扦樣、實驗室檢驗等,依法依據開具植物檢疫證書,從源頭控制疫情發生,阻止有害生物入侵傳播。組織開展農作物種苗繁育基地和種苗市場聯合執法檢查,強化南繁種苗繁育基地檢疫巡查和管理,嚴厲打擊植物檢疫違法行為,保持檢疫執法高壓態勢,營造自覺遵守植物檢疫法規的良好氛圍。
推進綠色防控,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廣泛深入推進,抓好綠色防控示范縣建設,整建制、全生育期推進綠色防控實施。在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棉花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等實施過程中充分落實綠色防控措施。要強化技術集成,圍繞重大病蟲疫情、果菜農藥殘留、果園茶園生態調控及天敵和授粉昆蟲綜合利用等領域,著力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瓶頸短板。
在各地大量實踐探索基礎上,在全省集成推廣100套左右的綠色化、輕簡化、精準化病蟲害防控技術模式,解決單項有突破、集成存短板的問題,推動有害生物治理向全程綠色防控轉變。推動生物天敵和生物菌劑等綠色防控物資生產能力建設,研究實施綠色防控物資補貼政策,穩步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要提高用藥水平,強化抗藥性監測,科學指導防控開展。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進一步大力推廣應用植保無人機和自走式大型機械等高效施藥設備,提高農藥施用效率和利用率,促進農藥減量控害增效。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山東省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