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山西省馬鈴薯年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300萬畝左右,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是提高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水平,促進馬鈴薯的產業化、規?;l展的重要手段;是支持山西省振興雜糧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為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水平,近日,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印發了《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解決方案示范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2020年在全省馬鈴薯產區示范推廣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達到145萬畝。并創建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區3個,2020年安排在婁煩縣、平定縣、方山縣實施。
《方案》要求完善示范區全程機械化裝備,各示范區結合當地實際開展馬鈴薯平作(覆膜)、壟作(覆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強化集成創新,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開展馬鈴薯機械化播種、種床藥物噴施處理、中耕除草、中耕培土、高效植保、節水灌溉、收獲前殺秧、機械收獲(聯合或分段)等技術裝備集成應用示范,認真開展機具的跟蹤考核、裝備試驗研究、作業成本核算,完善不同種植模式和區域的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模式和機具配備方案,形成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輻射帶動區域內外的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適時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演示等推廣活動。
資金方面,項目實施縣每個縣(市、區)支持15萬元,用于創建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500畝,支持馬鈴薯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作業及新型裝備配套,示范區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90%以上。示范裝備購置補助資金13萬元(單機補貼額不得超售價80%);示范區建設、試驗示范物料購置、數據采集、技術培訓觀摩等推廣活動2萬元。
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分壟作(覆膜)和平作(覆膜)2種種植模式,有灌溉條件或自然降水充沛的區域建議采用機械化壟作模式,全程機械技術路線:前茬作物→機械化耕整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中耕→機械化植保→機械化收獲。
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示范區創建項目裝備引進推薦清單
本文由農機網(www.goodqmj.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