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貯飼料調制技術。
青貯飼料調制技術包括原料的選擇、青貯設施建設和調制技術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否則就不能調制出較好的青貯飼料。
1、原料選擇。作青貯飼料的原料較多,凡是可作飼料的青綠植物都可作青貯原料。
2、青貯設施的建設。青貯設施主要指青貯窖、機器打捆、地面青貯池及青貯袋等青貯設施。青貯設施建設場址要選擇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距畜舍較近、而又遠離水源和糞坑的地方。
3、青貯原料切短。青貯原料切短的目的是便于壓實以及有利于汁液滲出潤濕其表面,加速乳酸菌的繁殖。青貯原料切短的長度因種類不同而異,莖桿比較粗硬的應切短些,便于牲畜采食和機器打捆。莖桿柔軟的可稍長一些。如玉米秸切短長度以1-2厘米左右為宜。麥秸、牧草等莖桿柔軟的,切短長度為3—4厘米。
四、青貯飼料的品質和飼用。
青貯飼料封窖后經過30—40天時間,就可完成發酵過程開窖喂用。圓形窖應將窖頂覆蓋的泥土全部揭開堆于窖的四周。窖口周圍30厘米內不能堆放泥土,以防風吹、雨淋或取料時泥土混入窖內污染飼料,需要將窖口打掃干凈。長方形窖應從窖的一端挖開1—1.2米長,清除泥土和表層發霉變質的詞料,從上到下,一層層取用,防止開窖后飼料暴露在空氣中,酵母菌及霉菌等好氣性細菌活動,引起二次發酵。通常優良的青貯料顏色呈青綠或黃綠,有光澤,近于原色,氣味有芳香酸味,質地柔軟,易分離,濕潤,緊密,莖葉花保持原狀。中等品質的青貯料顏色呈黃褐或暗褐色,氣味有香味淡或刺鼻酸,質地柔軟,水分多,莖葉花部分保持原狀。劣等品質青貯料呈黑色、褐色或墨綠色,氣味為霉味、刺鼻腐臭味,質地呈黏塊,污泥狀,無結構。牲畜開始飼喂青貯時有的不愛吃,要先用少量青貯飼料混入干草中馴練飼喂,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經過7一10天不間斷飼喂,多數牲畜就喜食。飼喂青貯飼料要注意不能間斷,以免窖內飼料腐爛變質和牲畜頻繁變換飼料引起消化不良或生產不穩定。在高寒地區冬季飼喂青貯時,要隨取隨喂,防止青貯料掛霜或冰凍。不能把青貯料放在攝氏零度以下地方。如已經冰凍,應在暖和的屋內化冰霜后再喂,決不可喂結凍的青貯飼料。冬季寒冷且青貯飼料含水星大,牲畜不能單獨大量喂用,應混拌一定數量的干草或測碎的干玉米秸。通常飼喂量:肉牛每天20—25千克,乳牛25—30千克,豬和羊1—2千克。飼喂過程中,如發現牲畜有拉稀現象,應減量或停喂,待恢復正常后再繼續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