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泰安市岱岳區泰峰農牧機械廠
主營產品: 農作物秸稈粉碎機,玉米桿飼料粉碎機,蛋白桑粉碎機,構樹飼料生產線 |

![]() |
泰安市岱岳區泰峰農牧機械廠
主營產品: 農作物秸稈粉碎機,玉米桿飼料粉碎機,蛋白桑粉碎機,構樹飼料生產線 |
2019-11-13 閱讀(1504)
泰安市循環農業機械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核查情況報告
泰安市*、泰山*
依托泰安市岱岳區泰峰農牧機械廠設立的“泰安市循環農業機械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經過兩年多的籌建和運營,與2019年5月26日通過了泰安市*的驗收認定,現依據泰安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管理辦法的規定對本研究院相關情況進行了核查,核查報告如下:
一、研究院成立的情況
泰安市岱岳區泰峰農牧機械廠成立于2000年主要產品為:9FZ系列多功能粉碎機,9FX系列秸稈粉碎機,93RQ系列秸稈揉搓機,9LQD系列青飼料打漿機等主導產品。隨著產品結構的拓展企業產業結構也隨之擴大,企業主要研究領域從全株玉米、構樹、蛋白桑等農作物秸稈枝葉等飼料加工粉碎發展到蔬菜市場垃圾、餐廚垃圾等粉碎設備研發和制造,無土栽培和生物有機肥料,廢棄物現代堆肥工藝、廢棄物堆肥化有機肥和基質的加工生產、廢棄物堆肥化基質沃土改良、廢棄物基質無土栽培、廢棄物堆肥化處理設備的研制等方面研究。為廣泛開展企業技術創新和為我市的循環農業發展做貢獻,2016年我單位向泰安市*提出組建“泰安市循環農業機械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請求,并得到了同意組建的批復。按照產業技術研究院管理辦法的要求,泰安市循環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自2016年6月籌建以來,首先制定了研究院章程,并成立了產權管理部、項目管理部、財務部、公共服務部、行政事業部等職能部門。通過人員配備、購置研發儀器設備,建設改造研究場所和試驗開發場所等軟硬件措施,按照研究院章程的規定開展工作,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泰安市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承擔項目課題。運用科研院所的雄厚的基礎理論為后盾,結合單位特點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研究,廣泛開展項目課題科技合作研究,承擔社會相關單位委托的試驗研究任務,進行技術成果轉化轉移,培訓相關產業人員帶動產業發展。2019年5月本研究院通過了泰安市*、泰山*的驗收認定。現就研究院的相關情況分述如下。
二、研究院的目標定位、主要任務
本研究院的目標定位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支撐,通過組織優化和整合科技資源,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圍繞“研發、轉化、交易、服務”為泰安產業發展、產業技術創新、產業人才培養和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服務。其主要任務為:攻克關鍵共性技術;支撐產業創新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型產業集群;培養引進人才隊伍;開展科技招商引資引智。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需求者,同時也是技術創新的終實施與受益者,只有以企業為主體進行創新,才能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增強競爭力。但是目前我國多數企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主要受以下兩方面因素制約,一是動力不足,企業迫于利潤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對于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創新的后期,而對于前期風險高,投資期長、影響力大的關鍵、共性技術缺乏創新動力,二是研發能力有限,企業研發人員受限于專業分工和知識結構影響,難于單獨承擔關鍵、共性的創新和研發工作,同時也很難著手于周期長,見效慢的基礎技術領域。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為搭建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能夠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撐作用,通過建立中試基地不斷提高中間產品的成熟度、集成度、創新度為企業提供產品、技術原型,實現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無縫銜接,為企業提供強大的原始性技術源,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本研究院的具體研究目標為農林廢棄物循環循環利用機械裝備研發、推廣應用。循環農業是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通過產業鏈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資源低投入、低消耗,產品互為原料、多次使用,廢棄物再利用,實現資源化的周而復始的循環經濟體系。應用現代*的農作物綜合加工利用技術與設備,依托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市場提供質優價廉與商品化程度高的循環利用產品,促進養殖業發展,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并使秸稈飼料加工、養殖業、生物有機肥、種植業四者之間形成有機的產業循環連,建立起農業資源利用的集約化現代農業經濟循環體系,全面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經濟、生態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環境友好,促進和加快生態創建工程建設及生態村建設。
產業技術研究院現有人員情況
中心人員總數 | 17 | ||
人 數 | 其中:固定人員 | ||
工 作 性 質
| 研發人員 | 13 | 8 |
管理人員 | 2 | 2 | |
輔助人員 | 1 | 1 | |
其他人員 | 1 | 1 |
產業技術研究院現有人員學歷、職稱與榮譽稱號情況
院士 | 千人計劃 | 泰山學者 | 國家杰青 | 省杰青 | 學位學歷 | 專業技術職稱 | ||||||
博士 | 碩士 | 本科 | 其他 | 中級 | 初級 | 其他 | ||||||
0 | 0 | 0 | 0 | 1 | 3 | 2 | 5 | 6 | 8 | 5 | 2 | 2 |
技術中心現有技術人員17人,其中中、職稱人員10人,技術開發人員14人,人員平均年齡40歲。聘請專家、教授5人作為中心的技術顧問(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時連輝教授1970年生,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循環農業研究及應用工作。主持廢棄物循環利用山東省地方標準制定4項,承擔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方面課題多項,主持的課題有“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農村垃圾處理),“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廢棄物堆肥基質在果樹上應用),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廢棄物基質調控),國家博士后基金(廢棄物基質無土草坪),泰安市科技計劃專項項目(餐廚垃圾處理),企業橫向課題(畜禽養殖企業廢棄物處理、新型肥料開發、生態農業園區等)等。技術帶頭人趙興朋,男,1972年6月出生,大學學歷,現任泰安市岱岳區泰峰農牧機械廠負責人。自2000年開始從事農牧機械的研究生產,特別是對于粉碎機、青貯飼料生產裝備、飼料、有機肥發酵工藝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研發經驗,在他的帶領下攻克了青飼料不易粉碎、不易出料的行業難題,經專家鑒定其技術水平達到*水平。先后為主承擔了“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裝備研發”等四項省、市科研計劃課題,目前已驗收1項,受到專家和*門*的好評。
四、科研條件
現研究院擁有研發及試制場所1300平方米,價值100.4萬元;擁有研究開發試驗儀器設備價值212萬元,擁有價值200萬元的軟件類資產(各類開發軟件、技術性收入),軟硬件資產總計512.4萬元。
五、研究院運行情況
1、攻克關鍵共性技術情況
研究院自成立以來本著攻克行業內關鍵共性技術為出發點,先后研發出了青鮮物料粉碎機,*解決了青鮮物料(含高濕、高粘度物料)粉碎時堵料、悶機不出料的業界難題,在保證粉碎細度的同時創粉碎效率的*。編制該產品企業產品標準一部,為制定該行業地方標準或行業標準打下來技術基礎。為解決循環農業機械裝備的共性技術問題,研究開發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項目,具體為:與中廣核河北衡水分公司企業合作項目:沼渣發酵有機肥研究與推廣。本項目與2018年投入研發,為該廠安裝機組一套運行至今克服了無數困難,解決了不同水分含量的生物肥基質的脫水、粉碎及配料、配方,預計項目完成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與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明興犇犇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項目:土豆渣與農作物秸稈混合發酵飼料開發。項目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為農業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開辟一片天地。與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合作:餐余垃圾餐廚垃圾結合當地蔬菜秸稈、果樹枝條就地化堆肥土項目。項目緊貼時代脈搏,為圍繞我國環保事業和農業的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技術之路。內蒙古四子王旗吉生太鎮村集體經濟項目:村集體經濟飼草加工。項目通過飼草料的加工、儲存滿足春夏季青黃不接時的飼料供給,基本無浪費現象。兩年多以來帶動企業增加生產、技術性性收入879萬元,實現純利潤153萬元,技術性收入46.9萬元。帶動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10萬元,用戶生產青貯飼料、飼料顆粒和生產有機肥20多萬噸,共實現產值4.6億元,實現利稅1.4億元,有效帶動當地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
2、研究院取得的成果情況
研究院自成立以來獲得創新成果如下:
(1)2017年研究院參與由山東省飼料質量檢驗所、山東農業大學等四家單位承擔的“青綠玉米全株青貯在生豬養殖上的創新應用研究”省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負責提供適宜粉碎細度的青飼料粉碎機械,作為項目協作單位參與了整個項目的研究和應用推廣工作,現已在項目的示范場推廣應用,效果良好。目前項目技術裝備軸流式粉碎機發明已進入實申
(2)隨著機械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運用和發展,研究院廣泛開展科技合作,與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立項“構樹、蛋白桑及作物秸稈飼料智能裝備的研發”課題,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目前該項目已申請國家發明2項并受理,分別是:“一種用于單胃動物青鮮植物飼料化青貯裝備及方法”,申請號:201910710526.1;“一種青鮮飼料智能化加工裝備及方法”,申請號,201910710501.1。
(3)完成泰安市科技合作專項計劃項目“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裝備研發”,項目已于2018年2月通過泰安市*組織的專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