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政策導讀】2019年1月,跨境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從云南開始逐步向北擴散蔓延,對我國糧食生產構成直接威脅。草地貪夜蛾擴散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重,主要危害玉米。農業農村部重視防控工作,全面監測預警,及時有效處置,確保草地貪夜蛾不大規模遷飛、不大面積連片成災,堅決打贏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全力保障糧食和農業生產安全。
日前,農業農村部《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發布。《預案》指出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測2020年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
為此,2020年要按照全面監測、全力撲殺,分區施策、聯防聯控的要求,優化監測防控措施,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應急防治,結合生物生態控制,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面積成災。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全面監測預報
組織各級植保機構按照統一方法,開展區域聯合監測,信息實時共享,全面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確保不因監測預報不到位貽誤更佳防控時機,導致害蟲大面積暴發成災。
1.加密布設監測站點,開展系統觀測、準確掌握草地貪夜蛾成蟲遷飛和發生消長動態。
2.全面加強田間調查,重點掌握成蟲高峰、產卵數量、幼蟲密度、被害株率,明確重點防控區域和關鍵防控時期。
3.嚴格信息報送制度,通過“全國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控信息平臺”及時填報監測調查數據和防控進展情況,實現“一盤棋”調度、實時共享、掛圖作戰。
4.及時發布蟲情預報,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信息覆蓋率和到位率,指導科學防控。
實施分區聯防
按照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采取分區域、分時段落實監測防控任務。
1.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重點撲殺境外遷入蟲源,遏制當地孳生繁殖,控制當地危害損失,減少遷出蟲源數量。
2.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重點撲殺遷入蟲源,減輕當地危害、壓低過境蟲源繁殖基數。
3.黃淮海及北方重點防范區。重點保護玉米生產,降低危害損失率。
優化關鍵技術措施
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發展規律,結合預測預報,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誘控、生物生態控制、應急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強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及時控制害蟲擴散危害。
1.理化誘控。在成蟲發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誘蟲燈、性誘捕器以及食物誘殺等理化誘控措施,誘殺成蟲、干擾交配,
2.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采取結構調整等生態調控措施,減輕發生程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促進可持續治理。
3.科學用藥。推廣應用高效低風險農藥,注重農藥的交替使用、輪換使用、安全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控效果。
適時開展應急防治
根據草地貪夜蛾暴發危害預警,對糧食生產可能造成嚴重損失的區域,采取應急防治措施,全力控制危害,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1.發布蟲情預警。一旦出現大面積暴發危害的蟲情,各級植保機構立即發布蟲情預警信息。
2.儲備防治物資。完善應急防治藥劑推薦目錄,儲備必要的藥劑和器械等防治物資。
3.組織應急隊伍。在西南華南邊境地區、江南江淮重點遷飛通道和北方重點防范區,以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為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補充,組建培育應急防治隊伍,配備高效施藥器械和安全防護用品,提升應急防治能力和水平。
4.實施應急防治。在發生面積大、蟲口密度高、擴散勢頭猛、成災威脅大的區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劃定應急防治范圍和面積,調集防治隊伍,組織開展應急防治行動,嚴防大面積暴發成災。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