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 有行業專家曾說過:“農機產品質量的好壞,很多時候取決于一顆螺絲釘。”
在農機工業發展過程中,農機零部件業的發展是農業機械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零部件的發展能夠推動農機產品的升級換代,促進農機工業的進步。因此,農機零部件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整個農機工業有著重要意義。
2018年底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中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機裝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持農機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協同。引導零部件企業與整機企業構建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機制,推進新型節能農用
發動機、大馬力用轉向驅動橋和農機裝備專用傳感器等零部件研發,加快關鍵技術產業化。到2025年,實現農機裝備品類基本齊全,重點農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實現協同發展,產品質量可靠性達到先進水平,產品和技術供給基本滿足需要,農機裝備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前我國農機工業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大部分農機企業缺乏核心技術,整機關鍵零部件大多要依靠進口。在農機行業發展進入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農機裝備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零部件企業自身的突破性發展。
一直以來,在中國農機工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是主機拉動零部件的發展,零部件企業做大后,又很快進入主機行業,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追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很多零部件企業在跟隨主機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味追求擴大產能,而忽視技術創新以及夯實自身產品質量,因此并沒有起到推動整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反觀發達國家農機零部件發展,國外通常是農機零部件技術先行,零部件企業不斷提供新的技術推動主機的發展。而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較弱,許多企業類似于主機企業的“加工車間”,精力主要用于滿足主機廠的既定要求,沒有能力做到與主機同步開發。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制造能力還多集中在低端產品上,自主品牌缺失和零部件技術開發力量薄弱的問題普遍存在。
當下,農機產品結構優化和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產品向、多樣、智能發展進程的加快,對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零部件面臨全面升級的需求。
業內專家認為,提升零部件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必須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改善生產條件。要廣泛應用數字化制造技術和裝備,提高農機制造工藝及裝備水平;要應用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混流裝配等先進生產組織模式,低成本制造;要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應用,提高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能力。
無論哪個行業,的企業總會起到好的帶頭作用。日前,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中國農業機械零部件”榮譽稱號的決定》文件,授予濰坊谷合傳動技術有限公司等58家零部件企業為“中國農業機械零部件”稱號。以下是獲獎名單: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